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马坡丁集稻鸭共作全自然耕作大米

    信息发布者:laiennongye
    2019-08-06 17:13:22   转载

    ——马坡镇丁集村以绿色、无公害、高品质为传统种植业

    ◎文/本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

    7月31日,铜山区马坡镇丁集村的700亩稻田里热闹非凡。1万多只刚出生20多天的小麻鸭在饲养员的带领下,摇摇晃晃、浩浩荡荡地走进一个月前刚插完秧的稻田里。未来的几个月里,这上万只麻鸭将与稻苗“相互扶持,共同成长”,一起迎接收获的季节。

    两年前,这700亩土地是一年种两季,一季种水稻、一季种小麦。中规中矩的传统种植,辛辛苦苦一年下来,每亩地的收益不过几百元。去年,莱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下了200亩地,在丁集村试水“稻鸭共养”。今年,在去年的基础上,“稻鸭共养”的规模扩大到700亩,与其它地方大多只小打小闹种植几十亩相比,丁集村的稻鸭共养渐成规模,也日见成效。去年,丁集村采用“稻鸭共养”模式生产出的优质稻谷,通过了中国水稻研究所无农药残留及重金属产品认证,目前,这种“稻鸭米”的市场售价在10元左右,在电商平台以及市内的各大超市,已渐渐打开销路。

    “11月收割完后,地里就不再种啥了,只种油菜花,来年直接还田。虽然稻鸭共养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,但核算下来,每亩的收益却是传统种植的三四倍。”莱恩农业公司负责人朱启建告诉记者。

    每亩地收益的成倍增长,与转变种植模式息息相关。“每亩水稻田里投放16只麻鸭,鸭子一进田就开始‘工作’,田里大的杂草需要人工拔除,小的杂草鸭子们就能解决了。而且,鸭群在田间不断穿行,秧苗上的害虫直接就给摇晃到水里,成为鸭群的天然食物。而鸭粪排入稻田里,又被水稻吸收利用,成为很好的有机肥,所以说,这里700亩的水稻不用施肥,不打农药,采用的是全自然耕作模式。”朱启建谈起稻鸭共养的优势,滔滔不绝,话题不断,“不仅种出的水稻好,就连鸭子也比饲养得要好。稻鸭共养既能提高水稻的收益,也提高了鸭子的附加值,生态养殖的鸭子在市场的价格也比普通的鸭子要高许多。”

    经过两年试水,稻鸭共养带动村民致富的效应也日见凸显。据朱启建介绍,目前这片种植园吸纳了当地五六十名村民在此打零工,“一个月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”。当然,在带动村民致富上,朱启建还有更大的“野心”:“希望通过我们的示范带动,让村民认可这种生态种养模式,改变传统种植,摸索出致富的新路。”

    据马坡镇党委书记董振介绍,马坡是传统的农业大镇,近年来在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中,大力推广“稻鸭共养”共态农业模式,形成了无公害、绿色有机水稻的生产体系,有力地推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,实现了良好的综合效益。“一水两用,一地双收”成为了马坡农民致富的新渠道。下一步,马坡将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,着手谋划“稻鸭共养”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文章。“通过麻鸭的深加工,再打造一个绿色、健康的特色农副产品品牌;通过晾地种植油菜花,与郑集河沿线开发连成一线,做大赏花经济。用多种渠道,为传统种植业赋能,带领老百姓闯出致富的新路。”董振说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村民评论
    马中升2019-08-06

    销售电话多少

    回复 · 1条回复
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